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源于2005年的电子科学系网络管理专科专业的单片机实验室。2008年建设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并新建电子制作实验室和组装维修实验室;2012年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配套建设软件工程实验室,该专业2018年与青岛青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建。2014年物理工程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入我系,该专业所属的通信原理实验室、高频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实验室也一同并入我系。2017年新建了容纳70多人的虚拟仿真实验室,2019年新上30台EDA试验箱,并将虚拟仿真实验室改建为EDA实验室,同时更新通信原理实验室和高频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的实验室设备和试验箱。2021年新建微机原理实验室、软件创新实验室,并采购U+线上实验平台,将无人机、智能小车各30台嵌入式设备及实验课程融入实践教学环节。2023年学校整体迁至新校区并重建了网络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新建了大数据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本实验教学中心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18年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鲁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聚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打造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育平台。我院与华为、青软集团共同建设大数据产业学院,依托“平台+内容+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构建整体架构及建设内容,打造产业学院中的专业群和企业群。实验中心现有软件创新实验室、EDA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和大数据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信息安全验室等1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716平方米,设备台(套)数1255余件,设备总值2291余万元。
学院引进了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进行学科建设,该平台将数字化平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数据留存与分析,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评价。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师已在平台上实施教学、作业、考试、学生管理等全流程的教学过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是对线下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教师通过平台上传题库,设置学生的作业题目及考试内容,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并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分析和监控学生课程学习、作业、实验及考试情况的相关数据,实现全过程性教学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维普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友邦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水平。2020年引入青软U+智慧云教学平台,引入企业级课程、实验及项目案例资源,让学生体验到了企业级的开发环境,极大提升了实训实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022年建成信息安全实验室,结合天融信安全设备引入天阶攻防教学系统,该课程包涵盖了网络安全相关的全部课程,实现了线上虚拟环境仿真,解决了网络安全实验室开设难,环境搭建难,软件管理难等问题。2023年新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引入计算机网络演练系统,可完成网络实验的全部虚拟化,不再依赖硬件环境。中心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和U+新工科智慧云教学平台,实现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资源上云、数据上云,运用数字化教学管理、实验实训、作业考试、毕业设计等平台模块,实现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理念,将数字化平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够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目前,实验中心拥有的数字化实验资源容量为3544GB,资源年度访问总量达到12456次。
2020年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有2人获山东省青教赛三等奖,1人获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人获院级“新星杯”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院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3人获院级教学竞赛二等奖。截至目前,该中心教师团队共获批25门系级课程建设,完成验收系精品课程17门,系一流课程4门。其中1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门获批院级精品课程,4门获批院一流课程,3门获批院思政示范课程。团队教师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47项,其中山东省规划课题7项,山东省科技计划课题3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1项,高等教育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聊城市科技局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省级教改课题2项,院级教改课题8项,院级科研课题1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课题10项。在省级一流课程的带动下,持续开展多类型,多样化,阶梯式课程建设,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学情分析,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未来实验中心将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教师培养基地,培育一支本学科领域学术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重的校企联合高水平师资队伍。